傳統固定式假牙10年併發症10%
針對缺牙,必須「缺1補3」同時做 3顆假牙,常見風險是需要修磨兩側好牙再套上牙套,但在修磨過程中會有熱能產生,可能造成未來該顆牙的神經壞死,出現疼痛感,又須將牙套拿起治療後再重製假牙。若是全口無牙的患者,使用全口活動式假牙,因沒有牙根支撐,則容易在咀嚼食物或說話時發生活動假牙鬆脫的狀況。
傳統假牙的治療模式比植牙歷史悠久,曾有大規模研究指出,傳統固定式假牙10年的生物性併發症如再度蛀牙、牙周病變、牙髓病變等,以及生物機械性併發症例如假牙鬆脫、斷裂等,約為10%左右。
【植牙可能2大風險】
植牙一顆動輒10萬元,但因植牙衍生的糾紛也非常多。植牙畢竟需要「動刀」,醫療團隊的經驗及術前完整評估就很重要,包括麻醉風險評估、植下排牙齒時怕壓到神經造成下嘴唇麻木、植上排牙齒時怕穿入鼻竇造成感染發炎或併發症等。
下排植牙易下嘴唇麻木
以下排植牙為例,在下頷骨有神經孔、下齒槽有神經通過,若植牙前未做全口3D顎骨電腦斷層掃描,確認神經位置、下頷骨的長度及厚度,很可能植體鑽入後傷及神經,將導致患者下嘴唇麻木。
上排植牙易感染鼻竇炎
再以上顎為例,因口腔和鼻竇腔中間僅隔著一層薄薄的骨頭,動手術前若沒有選擇適當的植體長度,可能造成植體穿入鼻竇腔而導致鼻竇炎、口鼻竇相通等問題。此外,患者若有骨質疏鬆症,正在使用雙磷酸鹽類或單株抗體藥物等抗骨吸收藥物,貿然植牙的話,有可能導致顎骨壞死的副作用。
植牙重建6大SOP
植牙重建流程大致如下,分成六個步驟:
1.印製研究模型:需做牙齦組織及咬合評估。
2.3D顎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:水平與垂直的骨量評估、解剖構造定位、植體尺寸決定、植牙手術模板預製。
3.人工牙根植入手術:人工牙根植入,即所謂打地基,通常在局部麻醉下施行,視情況需要再做鼻竇增高術及自體或人工骨移植手術。
4.術後骨整合時期:約等3至6個月才能做假牙。
5.正式補綴物完成:視情況需要做植體二階段手術,將先前齒槽骨內植入之植體鎖上支台接出、牙齦移植手術。接下來是工作模型印製、支台齒選擇,最後補綴物(假牙牙冠)完成。
6.維護期:每3至6個月定期檢查。包括檢查植體週圍組織穩定性、補綴物穩定性、是否有植體周圍組織發炎等情況,視情況需要做咬合調整。
影響植牙成功4因素
1.齒槽骨的寬度與高度。
2.抽菸。
3.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(骨質疏鬆症是否有使用雙磷酸鹽等抗骨吸收藥物)。
4.口腔衛生的保健與術後的保養(種植體也會得牙周病)。
植牙術前準備及術後需知
1.術前正常進食,1小時前服用2顆抗生素。
2.術前於門診須用漱口藥水漱口。
3.手術時間約2小時。
4.術後咬緊紗布1小時,口水要吞下不可吐出,待麻藥消退後始可進食。5.24小時內冰敷,敷15分鐘休息5分鐘。
6.術後第2~3天會有明顯腫脹,之後會慢慢恢復正常。
7.術後飲食以流質食物或溫稀飯為主,手術處以不含酒精成分之漱口水漱口清潔。
8.術後一星期回診拆線,其後每個月定期追蹤至假牙開始製作。
參考文獻:
1. 張浩陞 2005 認識人工植牙
2. 鄭偉立 2005 牙科新知~談人工植牙
3. 陳佳炎 2009 人工植牙面面觀
資料來源:華人健康網